土壤分类

Tuesday, July 31, 2012

倾听幸福的心声

以倾听的角度,来设计发言的方向、以及表达的方式,是我上台前必先做好的功课。~~吴若权
我之前提过,吴大哥的书对于我来说有一种‘冥冥中在那时候要给我读’的安排;我在某时候买他不同类型的作品,仿佛都对我当时候面对的问题有所指引,里头说的道理、引述的故事都很奥妙的和我本身当时经历的有不谋而合的感觉,我自己也费解,但也因为这样,我更喜欢阅读他的书,期待冥冥中的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我买他的第一本书《恋家,才会恋爱》当天的下午,我婆婆在睡梦中在家离世了。在那段无法接受和自己同一个屋檐下生活多年的人骤然离开的矛盾日子里,这本书给了我无限的开导;过后《更爱明天的自己》给我在菲律宾出差时,我学会用心理的休养舒缓我生理的疲累,《培养感性的能力》让我认识自己理性中的感性和感性中的理性,还有《发现谦卑的力量》给我在感情低落期重新检讨自己等等;直到这本起初我‘读不下去的’吴大哥和大家分享如何倾听的《倾听幸福的心声》,在阅读过程中我遇上友情的一击,书里的内容不知觉再次让我审视自己,也让我开始去探讨倾听的力量原来比说话更大也更实用。

吴大哥在序里有写到“生理的听障,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反而是心理的听障,比较容易造成人际之间难以跨越的鸿沟隔阂”,这句话很讽刺的说明了当今社会的一些文明病。如果我们观察身边有听障的朋友们,当他们在‘聆听’对方的言语时,不难发现他们都会通过再次确定或书写下来跟对方确认已确定自己了解的也是对方传达的。反而智能手机当道的现在,大家都变成‘低头族’,沟通顿然成为奢侈的生活习惯;很多人(可能也包括我们本身)往往对方还没说完就开始介入,或者对方在发表意见时自己已经先入为主了,造成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桥梁岌岌可危,看似‘有来有往’的沟通其实越发冷漠。

就如吴大哥说的,倾听是一门利人利己的艺术。他说到“每个人说出的话语,若能够被对方听见,就会有受到重视的感觉”。提到这点,我就得说说我现在的公司了,之前我在总结六年的工作的文字的心态篇也提到在公司里看到不少爱说却不爱听的同事,我发现这些人大部分都是来自非技术部门或者不在项目里干活的人员,在发表伟论时都没有基于同理心,造成一个声势浩大的解决问题会议形成纸上谈兵,给命令的给得过瘾,授命的几乎窒息。当我看见身边类似的同事越来越多,自己也挺感慨的,然而,我常常告诉自己别忘了要以“解决问题”为工作目标,工作的沟通若如扯铃,以其多‘扯’,不如多‘接’

自我读了这本书,我第一个直接的感受就是多听后才开口。我自己觉得我讲话方面还可以,虽不算非常有口才,但还是会在对的时候说对的话。然而读了这本书里提到的几个例子,我才发现我原来在我说话前的聆听确实还不够仔细,也不够放下自己。刚好那时又碰上友情一击,那时我就干脆仿效书中写到的倾听,我故意让自己少说话,多听;一天接一天的倾听过程中,我逐渐体会到当我把言语能力封闭,就只听,我仿佛听见很多话,有该听和不该听的,该听的是朋友们深藏的智慧,关于不该听的,我发现一些是当我也是发言者时我也会出言不慎的话;就在那一刻,我开始感觉到倾听的重要性,也更心领神会吴大哥说的“倾听别人时的真诚程度,对应的是你对自己是否足够诚实。倾听自己、倾听自然,听见宇宙的声音,其实投射的是最内在的自己。倾听,是获得幸福的一把钥匙。学习正向倾听,就可以锻炼出更好的自己”

这本书的最后章节有提到吴大哥在他父亲病重那段日子过得很不好,担心这担心那,所以他去见了他好友吴淡如介绍的灵修老师,让老师开导他。文中写到:
‘离开老师的住处,海边和风伴着落日,扑向我在忧伤中渐渐懂得自己疗愈的胸怀,顿时我听见风吹声、海浪声、鸟鸣声……我对老师说:“原来这里是愈接近傍晚的时候愈安静,自然界的声音一一清晰地浮现。”老师说:“这些声音在你进门之前,就已经存在,只是你的心现在才安静下来,所以才能听见”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倾听倾听自己、倾听自然,听见宇宙的声音,其实投射的是最内在的自己。’也就是这一段文字让我恍然大悟,并同时让我放开那最近友情一击的事。

我身边的朋友们,若最近你们发现我在人多时都不怎么爱说话,那是因为我在倾听你们,也在倾听我自己,希望听见生活里幸福的心声。

1 comment: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