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分类

Wednesday, October 31, 2012

10月里淡淡的快乐

这个10月,我过得很好,所以我快乐。

10月初
那天,我从雅加达飞往吉隆坡后,又乘搭下一班机到新山,为的是参加我好友,陆扬的婚礼。参加婚礼那下午,他还特地把我介绍给他的老婆说,“他就是我说的好朋友,他特地从雅加达飞回来参加我们的婚礼啊”,说完后,他的老婆很惊奇的瞪大了眼睛,接着露出灿烂的笑容并跟我握手道谢。

那中午喜宴结束后,我又赶去飞机场乘搭飞往吉隆坡的飞机,因为要参加另一场我同事兼好朋友,万里的婚礼。下飞机后,我就赶忙在洗手间换了一件衣服,搭飞机场的德士出发了。我到达餐馆时已上了第二道菜,朋友们都给双手提着小行李的我投向‘惊叹’的眼光。婚宴接近结束时,万里走过来跟我‘大大力’的握手,过后紧紧抱着我说“真的谢谢你来参加我的婚礼”。

隔天,我乘搭早上七点的飞机飞回雅加达,上班工作。

对于长期在海外的我,这几年内已经错过好多朋友的婚礼,所以一旦朋友婚期没与我工作有冲突的,我都尽量安排参加。在雅加达的同事们看我这样飞来飞去,都会问我,“你不累吗?托人给红包就可以啦!”然而,我却不这么想,我虽然累(真的很累的那种),但我在这过程中得到了一种淡淡的快乐,还有这也提醒了我时时刻刻都要幸福快乐。



10月中
我参加了大师级瑜伽老师的两个课程,那是我在下班后‘突破’雅加达的堵车去参加的。这两堂课不但锻炼我的生理体能,也锻炼我的心灵修养;就在这短短两小时的课程里,我不但让自己更加贴近瑜伽,也让自己更贴近自己,瑜伽果然是可以让我们更了解自己身体的运动。活动结束前的幸运抽奖,我得到的瑜伽垫子,啊!我好幸运。

隔了一周的周日,我一早起床后就搭车从雅加达西部去雅加达南部,用了近一小时的车程去参加健身房举办的活动。我就是在那一天第一次参加了Mob。过程中,我把整个自己投入在舞蹈里,让我第一次在公众场所感觉到舞蹈所给我的自在与快乐。我喜欢舞蹈带给我的快乐,因为这快乐是群体的,别人感染我时我也感染他人,喜悦仿佛就暗藏在音乐里,只要我们笑得开怀,喜悦就这样被传开来了。

对于长期在海外的我,我不喜欢周末就只待在家里,因为我觉得不闷出病,也会闷慌。所以,我都给自己安排适量的时间在房间休息或发呆(发呆也是休息),剩下的时间我就给运动、文字、摄影等占据。我不但不觉得闷,还常觉得时间太不够用,我当然有觉得一点累咯,毕竟身体在活动,不过就是这些活动让我觉得自己很健康,也觉得身体的生理状况仿佛年轻几年,呵呵!

10月底
我参加了第六届大马中文部落格祭。参加前,最让我开心的莫不过是我的朋友还有妹妹、妹夫告诉我要陪我一同出席。虽然,妹妹最后因为不舒服没出席,但是通过当天姐姐妹妹给我的短信里的内容,我还是感觉我的家人有和我一同出席当晚的盛会。为了参加这次的部落格祭,我自掏腰包买了飞机票;我本来不打算搭早机,怕累,不过我不想错过中午的讲座会,我还是买了最早那班机,所以我当天早上在雅加达时间五点就起床准备,因为公司司机在六点就要载我去飞机场了。到了吉隆坡后,我搭车回PJ的家,洗个澡,吃了些干粮后就劳烦我的同屋友载我去Uptown了。果然,许慧珊老师那短短三十分钟的分享,让我觉得“幸好我有来”,她‘干净利落’的分享像道光,照亮我在部落格文字分享里的盲点,让我更有勇气去用我自己的方式朝新方向走去。

我非常感恩可以得到《最佳社会关怀部落格》这肯定,然而,我也仿佛成为了数年前的李安导演在奥斯卡颁奖典礼的状况,在短短的五分钟内,开心获奖,也失意了《最佳两性部落格》,不过,我心情还是很好的。我拿着黑砖,还有点不敢相信这是真实的,并用手指头轻敲——嗯,是真的!仪式结束后的访问让我亲身体会被媒体访问的感觉,记者就问了我两个问题,她说道“我本来准备很多问题要问你的,但是你都在刚才的回答说了”,访问后,我稍把我上半身躬下,双手和她握手道谢。那一刻我真的感觉非常美好。

昨天,我看见李志祥博士给我的评语,我更加感动不已,给人‘读懂’的感觉真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感动
选择“树招风《无与伦比的美丽花园》”为2012第六届《最佳社会关怀部落格》的原因如下:
内容:作者有着一颗纤细善感的心灵,对社会现象(包括文化、伦理、生命)的描绘,不是一般的理性分析批判,当中还蕴含着他对“人文/生命”的感性关怀
文字/插图:真诚细腻,诗文并茂,触动人心,能带领读者就“人文/生命”的课题作更深刻的探索和省思
整体视觉:干净优雅
感想:作者才情洋溢,阅读他的部落格,犹如遨游“美丽的花园”(作者当真花心思,用了不少花草插图点缀他的花园);这个部落格最美丽的,不是园内锦簇的繁花(或“生活事件”),而是作者的人文视角~ 是这双眼睛,引领读者“从表象通往深层”、从“生活通往生命”,透过观看世间种种,提醒我们好好善待生命,建构美丽的心灵花园!


我会继续努力的。我答应自己,也答应支持我的家人与朋友们。



10月在今天过后就结束了,我在这个月所感觉的快乐,至今回想起来都是一种淡淡的快乐,怎么说呢?我在参与其中、在现场时其实都很激动的,然而我仿佛要2012的10月所给我的快乐可以更长久的留在我的心底,我选择了用淡淡的方式来经营这过去式的快乐,也许我相信,细水必长流吧!2012就只剩下两个月,我会好好让我这两个月过得更加好!人要幸福的方法很简单,就是不停向前走。

Tuesday, October 30, 2012

幸福何物?

若有天,我彷徨无助,拿起电话想拨给父母时却知道电话另一端不再是他们,幸福是什么?
若有天,我疲累得很,躺在双人床上时就只能眼睁睁看着天花板,幸福是什么?

若有天,我病入膏肓,连一滴水都无法从喉咙通过我的食道时,幸福又是什么?

美丽的小燕姐
我今天读到一篇文字,其中某一段是台湾名主持人张小燕访问才女作家张曼娟时的语录。张曼娟在被访问时说,“我常常在最幸福的时候,觉得最恐慌,因为我怕幸福一下子就不见了”。这句话确实让我停顿了片刻去思考,思考后我继续阅读,直到我读到小燕姐在文中提到的可怕的不是幸福一下子不见,而是我们在最幸福的时候还不知道此时此刻最幸福,还不停抱怨,我完完全全怔住了。

我们,有谁不追求幸福呢?然而,好多人就是爱比较也爱计较,往往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在计较、比较,从不觉得自己幸福,所以也过得不快乐。所以,幸福是什么呢?

我在读完小燕姐的文字后,也问了自己“幸福是什么呢?”嗯,当我无助时,幸福是与爸妈的通话;当我疲倦时,幸福是睡一场觉;当我口渴时,幸福是一杯水 ……,这样的理解应该不贪心,你们觉得对吗?

就在这时,我在面子书看到了翻版林夕分享的剧照,心头莫名激起了一股暖流——如果幸福是一种成果,我觉得真正的幸福是在追逐成果过程中所感受的一切,因为那幸福除了给我们长长绵绵的感觉,也让我们了解幸福不一定是属于美好的事物,更不一定和美好感觉扯上边。

若有天,我彷徨无助,幸福就是我在心底、过去记录的文字里感受父母恒温的爱。
若有天,我疲累得很,幸福就是我还可以回忆你的呼噜声和感觉到我的呼吸。
若有天,我病入膏肓,幸福就是你用手指头沾水湿润我干裂的嘴唇。
我想,如果有天我碰见一只会说人话的流浪狗,我问它,“幸福是什么?”,它也许会答,“幸福是从街头衔到一根人家丢弃的骨头,呕呕!”

Monday, October 29, 2012

与Nick的瑜伽之约

雅加达FF给Nick过来授课的宣传海报
两周前,来自大马的大师级瑜伽老师,Nick Heng专程来到了印尼雅加达与这里的Fitness First(FF)瑜伽爱好者分享新推行的瑜伽课程,Core Flow Yoga,所以,我当然没放过这机会去参加啦!

那天五点半下班后,我提了电脑包和装了拖鞋与运动衣的袋子,就急急忙忙赶去搭车到公司不远处Grand Indonesia的FF。雅加达不堵车就不叫雅加达,本来十五分钟内就到的地方还是得花了约双倍的时间才到,我到时已六点十分,那课程又是六点十五分开始,所以我都是三步带两步跑着走。我匆忙赶进电梯后,却看见一名长得很像宣传海报里瑜伽老师的男生,我多希望他就是那瑜伽老师,因为那代表我还赶得上。在更衣室里,我听见有人叫他Nick后就暗喜,接着以超快速度换好运动装后往Mind & Body课室飞去。

在Nick的亲切的问候与自我介绍后,他就叫我们盘腿坐下,以呼吸开始我们当天的课程。呼吸是瑜伽课程里很重要的热身,我们合上眼睛后,就开始听Nick的指示去呼吸。我们当晚所用的呼吸法是Ujjayi Breath,那就是双肩放松并定位后,吸气时胸骨往左右两边开去,而在呼气时胸骨就往内侧合上,也在这时候鼻子会发出类似轻微的鼻鼾声(瑜伽老师一般称之为海浪声)。在重复了十多次的Ujjayi Breath后,我也开始感觉有股暖流在体内流动起来;接着就进入Sun Salutation环节,这也是瑜伽课程的热身动作,其中少不了Tadasana, Downward facing dog还有high lunge姿势来把身体各主要关节舒展开来。身体热了,关节也开始暖和后,我们就进入了当天的主菜。

Core Flow Yoga顾名思义就是一种以腹部肌肉为力度聚焦点的瑜伽,Nick还打趣说用这方法打造出的六块腹肌会比较真实一些。整个课程主要分成三个环节;在第一个环节主要与Plank姿势有关,那就是在downward facing dog姿势后把上半身往前而臀部往下降,直到双手掌与脚趾撑着和地上同一条平线的身体。这环节要完成的俯卧撑(Push-up) 近六十次,再加上之间的tree legged dog后再把左右膝盖轮流往前去靠近胸膛的Plank姿势也得重复好几遍,所以除了腹部的力度要够集中,手力也是挺重要的。这环节的最后一部分是涉及许多从high lunge 姿势直接把后面的脚举起衍生去warrior III pose的重复动作,考验腹部的力度,也考验身体的平衡。全身汗湿的我只能偶尔拿我放在一旁的小毛巾抹脸上的汗水,过后就继续根据Nick的指示去完成接下来的动作,没有超过五秒钟的休息。

在接下来的环节,身体前仰的腹部锻炼也穿插着了身体后躺的腹部锻炼。这环节严格来说就是Pilates,那就是非常注重呼吸与动作间的配合才能达到效果的‘运动’。每个动作里的吸气还是用鼻子,不过呼气时要用嘴巴,最重要的是在每个动作都要收腹,才能把力量聚集在腹部。Nick在这环节的身体前仰部分,给我们安排了不少在上半身(胸骨之上)离开地面的同时,双腿(大小腿)也要和地面保持距离,只有腰部靠在地上的动作,他说这类似游泳姿势的动作可把臀部锻炼得更加结实;Nick所安排的后躺部分动作就更加考功夫,首先我们是把双脚弯成九十度再使腹部的力气把身体(胸骨之上)撑离地面,接着把双腿推直后徐徐降下靠近地面,当小腿越靠近地面是,腹部就越使力;另外,他也指示我们在维持着同样的上半身姿势后,把双腿交叉的从上徐徐往下,大部分人起初还可以完成不少次,但几次后双脚就开始发软,Nick在这时仿佛知道大家都开始没力了,所以都在‘骗’我们说“one more to go”,但是往往还是需要多两三次才完成,不过这心理战术很有效,哈哈!

在最后cool down的环节,动作上的难度开始明显减低,尤其对于在前两个环节非常用力的腹部而言,现在是给它开始放松了。其中有一个动作,我直到现在还记得,那就是双脚半蹲后把臀部往后推,上半身的腹部之上的胸骨往前推的同时肩膀也往后推形成一个弓形,过后把双手各自放在大腿上;Nick说到这动作不但可以舒缓刚才紧绷的腹部,而且有助于长期在办公室坐着的我们放松我们的脊椎骨。这环节最重要的还是”twisting”,就比如在躺在地上时,当膝盖与身体向右侧,为了要‘拧’我们的身体,头部就往左侧看;当我们完成了多种放松腹部与关节的动作后,就进入最让身体放松的savasana。我合上眼睛,听着放松的音乐休息,就在这时候,我感觉到我的身体与和大地融合一体,思想也被放空;约五分钟,Nick把嗓子压得比较低,用沙哑得来又很感性的声音把我们的‘身体’唤醒,并在他的带领下,以三次大大的呼吸完成这堂core flow yoga课。

你们不妨试一试

下一堂偏向拉伸身体(stretching)的Gentle Flow课也是由Nick来教导,在这环节他再次很巧妙的运用瑜伽的技巧去放松我们的身体。他教导了我们很多如何在一天工作劳累后去舒展筋骨的动作,而且有几个动作是适合在办公室座位就可以完成的,所以我个人觉得非常实用。我最喜欢的是他教导‘自我按摩’的部分,这部分主要是按摩双腿,首先,他叫我们把毛巾卷成条状(毛巾越大件越有效果),再把它置于在我们跪坐后的大腿与小腿间(弯弓的膝盖后部)的缝隙,接着坐下来,很奇妙的,那感觉非常舒服;接着,Nick要我们把毛巾推去小腿之上再坐下来,再一次很奇妙的,我感觉到大小腿间的条状毛巾下仿佛运用我身体的重量去按摩我的腿,我不得不佩服Nick在的瑜伽方知识又深又广。
毛巾越大件,按摩效果越好

大约五十分钟后,这堂课也在Savasana后划上了句点。课程结束后,当晚活动的赞助商送出了两个瑜伽垫,我很开心可以成为当晚幸运儿之一。大家和Nick拍了大合照后,也各自去更衣室洗澡。因为当时已是晚上九点多,我洗澡后也不多逗留桑拿就离开了。一路上,我想着刚才两堂让我受益不浅的瑜伽课程,让我了解学习,不管课业、技术、运动都要以谦卑之心,因为唯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学得更多,并更有效的把所学习的知识融为自己的一部分。Nick虽是大师级的瑜伽老师,但是他为人随和,在教导瑜伽时所表现的态度,也让我们更放松去学习。我很希望我还有机会参加他的瑜伽课,尤其是回去大马的时候。
课程后我获得的赠礼
注:文中提到的部分瑜伽姿势可参考我之前的瑜伽拍摄特集

Thursday, October 25, 2012

习惯听你说心事

I:相吸
我就靠在那一张沙发上
然后看着窗外那打满地基的建筑空地
听你说心事,听你说他给你的痛
也许你没哭,所以你的痛楚铿锵有声掉落在我的心底
我试着拼凑,拼凑成我似曾相识的执着
我在这执着里看见了爱,却缺了一块
我对你说,放过他吧,也是放了你自己
找到你自己后,让爱完整。

我再次靠在同一张沙发上
然后看着窗外那栋已建到一半的公寓
听你说心事,听你说工作里的迷茫
你没有叹气,所以你的犹豫清清楚楚展现在我的眼前
我试着解析,解析成我曾经面对的状况
我在这状况里看见了梦想,却少了勇气
我对你说,勇敢去吧,现在的一小步是以后的一大步
一步一脚印,给自己走出一条路。

II:相系
习惯靠在同一张沙发上
然后看着窗外那栋已建到顶楼的公寓
听你说心事,听你分享生活里的喜悦
你笑声里的喜悦感染了我,形成一粒红红的牛顿苹果
坠在我摊开已久的掌心上。

习惯靠在同一张沙发上
然后看着窗外那栋快粉刷完毕的公寓
听你说心事,听你吐诉生活里的不平
你不悦里的慨叹感染了我,召唤我心中从未出现的Superman
飞跃云霄去打倒欺负你的人。

III:相惜
习惯靠在同一张沙发上
然后看着窗外那栋已开始亮灯的公寓
听你说心事,听你偶尔任性里给我的不安
我很想你听我的,因为我希望你可以依偎我
我很想你不听我的,因为我希望你可以独立
我矛盾着爱的矛盾

习惯靠在同一张沙发上
然后看着窗外那栋已等住户入住的公寓
听你说心事,听你用很独立的口吻说“没什么啦,就想跟你说而已”
你知道吗?这就是你给我厚厚的幸福
你知道吗?这幸福足够我温暖一辈子
我幸福着爱的幸福

小学老师教导的“万丈高楼从地起”
在多年后的现在成为爱情里最谦卑的学习。

Tuesday, October 23, 2012

我Mob了,你Mob了吗?

那是一个我从未尝试过的活动,所以我非常期待。为了让我自己在当天可以更尽兴的参与其中,我还在活动的前两晚的Body Jam课后参加那三首歌舞蹈的排练。活动当天一早,我就和朋友从雅加达西部,搭车到雅加达的南部的Kemang Lippo Mall,去参加配合雅加达Fitness First第九间健身中心开张而举办的Fitness Fair。主办当局安排了好多以舞蹈为主节目,比如舞蹈比赛,还有Zumba、Body Jam和Flash mob的表演,而flash mob就是我从未尝试过的活动啦!

你们知道什么是flash mob吗?Flash mob在中文被称为“快闪族”(好像有点贬义,呵呵!),为了更正式的介绍flash mob,我上网查了它的定义,百度是这么说的:“指一群素昧平生的人通过网络、手机短信等事先约定活动主题、时间、地点,然后一起做出夸张举动,这种活动的过程通常短得令旁人来不及反应。快闪族是都市时尚文化中的一种,是现代人在忙碌之余和世界开的一个善意的玩笑。”嗯,你们明白吗?

当天下午,就在差不多有一半舞蹈比赛组合完成比赛后,现场突然响起第一支flash mob的舞曲,瞬间广场的几个角落有几组人跳着舞涌进商场的中心广场,我和几位朋友见状后也边随着舞曲摇动身体边加入大队伍。这Flash mob虽只是短短的十五分钟,但不难发现参与者在简单舞步中因浑身解数而获得无比的享受与快乐;对于第一次在公众场所跳舞的我来说,我不视围观人群的眼光,只把舞曲融入我的血液,也跳出属于我的自信。

呵呵,如果你们还是对我说的flash mob毫无头绪,就请欣赏当天我朋友拍的几张照片和这三首舞曲的tutorial吧!我Mob了,你Mob了吗?





Saturday, October 20, 2012

喜欢蓝色

我喜欢蓝色。

还记得在我中学时期,我妈带我去买新年衣时都不忘交待说,“别再选蓝色了,你有好多件衣服都是蓝色的”。离开超市时,我手中拿着的袋子装着的还是蓝色的衣服。

在吉隆坡工作后,我每周末都会洗一星期里穿过的衣,然后把衣晒在屋前的空地。某天,女屋友看见我整齐晒着的衣服后说到,“哇,你的衣服有那么多件蓝色的啊,不是深蓝就是浅蓝。穿些鲜艳的衣服啦,young一点嘛!” 


直到如今,我一个人在国外出差,衣橱里吊着的六件上班穿的长袖,其中四件就是蓝色。我看了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我喜欢的蓝色有三种色调,深蓝、浅蓝与水蓝色。 某好友就曾问我,“浅蓝色和水蓝色有分别吗?”,我记得那时我们刚好在一起买衣服,所以我就拿了几件蓝色衣服跟他举例。他看着我指着的几件衣服后,说道“你的水蓝色定义......很不一啊”。我再看看那几件我所谓的水蓝色的衣服
才发现我的水蓝色色泽可‘深’可‘浅’,难怪我的朋友觉得有点牵强。 


我先说说我为什么喜欢这些蓝色吧。我喜欢深蓝色给我很‘静’又有‘深度’的感觉;我喜欢浅蓝色给我很‘宽’又‘自由’的感觉;还有我最喜欢水蓝色,不过为什么我最喜欢是水蓝色呢? 

我相信大家都有自己喜欢与不喜欢的东西,在颜色方面也会有自己偏爱的。我之所以有灵感写这篇文字是因为我听了拜尔演唱的“深蓝色”,听了这首歌后,我有了一种很特别又无法描述的感觉,不过我很自然的去思考了我喜欢的蓝色,尤其是水蓝色。

我当时脑里的那片海,蓝得在发亮——从小就不爱多说话的我,中学后却很活跃于课外活动,所以我的性格是宜动宜静的,这也是水蓝色给我的感觉,静中有开阔的自由,宽敞的空间中却有深度的稳重,综合了深蓝色与浅蓝色给我的感觉。 

身边有不少同事知道我的爱好与文字或艺术有关都觉得很奇怪,甚至说我应该去当艺术家。然而,我还是觉得我比较适合当一名工程师,因为有艺术细胞的工程师,总比有艺术细胞的艺术家特别吧,呵呵!所以,水蓝色总给了我一种亲情感;也许你们觉得用‘亲情感’来形容有点怪怪,但这确实是水蓝色给我的感觉,类似可以代表我的颜色。

我并不是固步自封的人,我在大学第三年是有试过穿比较鲜艳的衣服的,也就是那时候我开始对水蓝色情有独钟。三十一了,虽然我喜欢蓝色,我偶尔还是会穿蓝色之外的衣服。如果现在打开衣橱,不加思索场合或目的去选衣服的话,我的手很自然的从衣架上摘下多件中的某一件蓝色衣服。

嗯,我真的喜欢蓝色,尤其是水蓝色,那种因我的感觉而可‘深’可‘浅’,却不是深蓝色或浅蓝色的水蓝色。你们明白吗?

Thursday, October 18, 2012

道德何价?

我们越长大,就会发现身边有很多事都要靠自己做决定,不能常靠父母。自我进入大学至今,我都会提醒自己要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起责任,就算遇到黑白之外的灰色地带时,我都会告诉自己“自己丢脸无所谓,别丢父母的脸”来做最后一道道德防备线。

人类因为有思想,所以走向了文明。人类也是因为有思想,所以有了道德观,而道德观就如一个思想的过滤器,在思想未化为行动之前去“监督”我们的思想是在可接受的道德观里,让我们分清黑白、明辨是非才做出相应的行动。

长大后,我们都会开始对自己的、身边的一切开始有想法,想做决定与安排,所以很多年轻人都说要独立,独立安排自己的生活,也独立去面对生活里的好与坏。就我个人观察而言,年轻人的‘独立’可以简单分成两种,第一种就是以“照顾家人”为前提而迈向独立的生活,而另一种就是以“摆脱家人”心态来寻求独立的生活。

当我和朋友分享以上想法时,不少人都会说“照顾家人”类型的超大多数是在家境一般或贫穷的家庭成长,而“摆脱家人”类型的从小肯定就是少爷、千金;然而,我并不苟同,我觉得有前者或后者之分的主因是关乎该年轻人从小家人如何教导他‘爱的教育’——如果是在溺爱中长大,成人后不是极端的依赖,就是因为想摆脱家人而要独立;如果可以从小就给小孩懂得爱的成份包括分享与分担,让他知道在‘受’爱是也要‘施’爱,那么长大后,他的独立多少都有“照顾家人”或“减轻家人负担”动机。

独立的背后是什么?独立的背后是一种责任,这责任不单只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身边爱你、你爱的人,甚至有时候对你不认识的人负责。负责任也是道德的一种,如果口口声声说自己独立了,却不对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后果负责,那还有什么独立意义可言。进入独立生活后的我们将遇到生活上很多抉择的分叉口,如果思想或想法里没有道德标准来左右我们的决定,发生问题时,轻则挨罚,重则入狱。

我相信这几天大家都有留意到在网上广泛流传,有关两名大马年轻人在部落格上载自拍的性爱照片与短片供公众欣赏的新闻。新闻里的男主角在接受访问时表态,事到如今他都不后悔,反而觉得‘挺刺激’。他还坦言他没有什么东西可失去的,还说自己已经创业了,虽没说明是什么生意,不过我倒觉得这是他对可能被开除的自我安慰、夸耀的一种行为。

事件中的男女分别二十四与二十三岁,男的还是在2004年获亚细安奖学金到新加坡的优异生,目前还在新加坡国大法律系就读。他们是有思想而且很有想法的独立年轻人,但可悲的是,他们的思想过滤器却是‘刺激观’,行动前先确定刺激或不刺激,而不是道不道德。从他们在这事情被闹大后的“没想到会闹得这么大”的回应,还有在今天最新上载的‘澄清短片’里的“还会继续制作性爱短片”的声明来看,他们不但不懂羞耻裸露自己的性器官(还是特写那种),而且还把他俩不成熟的心智与自私的心态暴露于公众眼前。

文明的社会里,道德观是不是一种过时的想法呢?对于一些前卫的人,道德是不是多余的呢?对于那些不顾一切去做违背道德的事,道德是不是可以被买卖,而且很贱的呢?我之前提到,人类可以进步是因为有思想,但是如果要继续进步,思想与道德是息息相关的,思想里要有道德,道德里也要有思想,让我们的文明有血有肉!


我相信还会有不少人说,他们有自由去做他们想做的事,我们没必要去谴责他们的行为;我觉得我们可以自由做自己想做的事是美好的,不过当自由没有法律的约束时,它就会带来罪案与不安,相同的,当一个人的自由超越了道德的监督,那就是当事者的自取其辱了。就如这事件里的年轻男女,他们可以觉得这不是耻辱;他们可以否认他们的行为是典当了道德;他们也可以否认他们滥用父母对他们独立生活的信任,但对于双方家长因这事而得到旁人的指指点点或辱骂,他们又可以置身事外吗?

Tuesday, October 16, 2012

诺贝尔先生问:“谁说谁是又不是中国人?”

“由此可见,所有这些原因——数十亿个原因一一巧合在一起,导致了已发生的事。所以说,没有哪个事件的原因是独一无二的,而事件应该发生只不过是因为它不得不发生……”
 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问:2010年刘晓波获诺贝尔和平奖后,中国政府曾批评挪威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干涉中国内政。中方对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莫言为何却持不同态度?
答:正如我所说,莫言先生是最近一届中国最高文学奖——茅盾文学奖的获得者,他的文学造诣有目共睹。两年前,挪威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的决定严重干涉中国内政和司法主权,我们理所当然坚决反对。”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于2012年10月12日主持例行记者会,就莫言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部分答问
  
上周五下班后,我和几名中国同事同乘一辆车回公司宿舍。一路上,他们谈起中国作家莫言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一事。首先是某男同事提起中国网友在网上调侃莫言上台领奖时,如果台下嘈杂,他的第一句感言可以说“My Chinese name is Shut up”,我们听完后都前仰后合。一阵嘻哈后,有位女同事突然严肃起来说到,中国网友们也对近年几位比较具争议性的诺贝尔“中国人”获奖者做了挺有意思的四分类:
(一) 自己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中国政府不承认他是中国人,所以获奖和中国无关。
(二) 自己承认自己是中国人,中国政府承认他是中国人,中国承认他获奖。
(三) 自己承认自己是中国人,中国政府承认他是中国人,但中国不承认他获奖。
(四) 自己不知道自己算不算中国人,中国政府也没否认他不是中国人,但中国不承认他获奖。

听她这么一说,我的头确实有点雾水,只猜到分类中没获中国政府承认之一的应该就是刘晓波。我再接着问那女同事那分类里包括了谁,她回答说:“刘晓波、高行健、达赖喇嘛和莫言啊”,我点着头并以“哦”一声来回应她。我确实知道她提到的那几位是谁,刘晓波是两年前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记得当年我在看新闻播报那颁奖仪式,大会还特地空着一张椅子来给因身陷囹圄而无法出席的他“坐”;高行健则是在我中学时期,因他的著作《灵山》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难道他不是中国人?);达赖喇嘛是跟藏独有关的闻名西藏宗教领袖(我不知道他的全名,而且我不知道他有拿过诺贝尔奖);莫言是我当天刚认识的,我也知道张艺谋的《红高粱》是改编自他的著作。至于那女同事说的谁承认谁、不承认谁是中国人……我头上雾意越来越浓时,我回到了公司宿舍。

当晚我从健身房回来后,就立刻上维基百科网页,在搜索栏那敲打了“荣获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后敲回车。我看到搜索资料当中有张列着从以前到现在曾获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名单,那名单给我的第一个反应是,“哇,原来有那么多“中国人”拿过诺贝尔奖”,不过比较讽刺的是,名单里只有两名“中国人”在获奖时是持有中国国籍而已。

在搜索过程中,我也读了不少中国文人对这次的诺贝尔文学奖颁给莫言而避重就轻写出“只谈文学”的评论。我本身毕竟在中国公司工作了六年余,从身边的中国同事多多少少知道他们对于自己国家的敏感课题都会选择多听、多看而不多说,所以,我没在相关中国网站读到“热血沸腾”的评论并不意外,不然,虽不至于变成刘晓波第二,但最起码是那些帖子都会被政府从网上删除。(也或许,是我自己期望可以读到有批评性的文章,不过文人以文学论文学,也是理所当然的。)当我阅读了一篇又一篇的相关资料后,也对刚才那女同事说的四个分类开始有头绪,也就在那一刻我打算写下这篇文字,不能算是什么评论,只希望借这机会给大家了解这四名有意思的“中国人”还有他们与诺贝尔奖的渊源。

取自维基百科:荣获诺贝尔奖的中国人(汉族)
取自维基百科:荣获诺贝尔奖的中国人(藏族)
1989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第十四世达赖喇嘛,丹增嘉措
取自维基百科的简介:丹增嘉措,1935年7月6日出生于青海同仁县,第十四世达赖喇嘛,藏传佛教格鲁派最有影响力的人物,1989年因为他为西藏自由与维护西藏人民的历史文化遗产所做和平非暴力的努力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近十年来,在美国“我还是大哥”的心态与中国“我已经是大哥”两个大势力下,这名二十三年前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且谙英语的宗教领袖,丹增嘉措成为了这两大国在针对有关西藏课题表态时的核心人物。很多人说他只是美国在人权问题用来威逼中国的一个棋子,但以丹增嘉措的智慧和我看他在各主要国际场合的谈话来说,尤其是早在1987年他在华盛顿发表演说时提到的“西藏和平五点方案”和最近2011年呼吁在西藏与在流亡的藏族与海内外民众和解的声明内容里,我要说的是他所钻研的、身体力行的不单纯是佛法而已。

对美国而言,丹增嘉措的存在可以在特地的时候舒缓中国崛起而给美国带来的压力,而对中国政府来说,嗯,我觉得他是一种“禁忌”,一个对方可以正面并公开唱反调而自己只能拒绝他入境,却不可正面交锋的人物,因为中国知道藏族都以宗教领袖或地方领袖马首是胆,中国政府绝对不是怕了他,而是要顾及自己是泱泱大国;所以,丹增嘉措被流放至今,中国政府还是没有明确声明不承认他的中国国籍,而丹增嘉措本身也从未对外公开和中国划清界限或放弃中国国籍,反而倒是他自己说过还要持中国护照入境。
第十四世达赖喇嘛,丹增嘉措
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高行健
取自维基百科的简介:高行健,生于1940年1月4日,祖籍江苏省泰州市,华裔法国剧作家、小说家、画家、导演,1980年代末前往欧洲,现为法国公民。因“其作品的普遍价值,刻骨铭心的洞察力和语言的丰富机智,为中文小说和艺术戏剧开辟了新的道路”而荣获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并因此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华语作家。

高行健是有史以来第一位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华语作家”,不过他在获奖时的国籍是刚转法国。高行健以《灵山》获奖后,中国文学界有不少作家都不认可他的作品有达到可获取这文学界最高殊荣的水平。在我读的那些贬多于褒的评议里,中国作家协会给出的评语最“语重心长”,对于高行健获奖,他们不但表达了极度的不满,直言比高行健更具实力的还大有人在,并且质疑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不了解中国当代的优秀文学作品与作家,最主要的是他们还指出这奖项并不是从文学角度评选,而是有政治阴谋。另一边厢,不少台湾与香港作家却对高行健和《灵山》给出极高的评价。

如果把这现象来对比现在莫言获奖时的中国政府反应,相同的殊荣却得到浑然不同的立场,这矛盾仿佛说明了,当诺贝尔奖委员会认可了他们不认可的,这委员会就是缺乏公信力,或不了解他们;不过当得奖者是“他们没有不认可的”,那么,委员会是有公信力,或者对中国文学界了解,或应某台湾作家说的,这时候“葡萄也不再酸”了
高行健
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
取自维基百科的简介:刘晓波,生于1955年12月28日,是中国作家、文学评论家、曾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讲师、独立中文笔会第二届及第三届会长、人权活动家,吉林长春人。曾经参与八九民运,并在2008年发起《零八宪章》。 2010年挪威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将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刘晓波,以表彰他长期以来以非暴力方式在中国争取基本人权。

事隔二十一年,挪威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继丹增嘉措后再认可中国政府不认可的,把和平奖颁给刘晓波,一名中国政府觉得在中国制造“非和平”现象的中国人。刘晓波之所以引起我的留意,是因为我在他获奖后去了解他的背景,得知他在六四事件后全身投入争取中国基本人权最引起我的关注。对于这也被称为“天安门事件”在发生时的我还是一名婴孩;想着当年的大哥哥、大姐姐们坐在天安门广场为人权与和平聚集在一起时,却被那些比他们人数还多的子弹夺走他们的性命,还有被一辆又一辆的坦克车辗过他们的身躯……,我的心就被揪着似的。我记得在2010年年初,我因公事出差北京时也去了天安门走一趟,我看着广场上那五星红旗,我记得那时候的天气冷风刺骨,我站在天安门广场,想象约二十年前在那里发生的事,我心底第一次因感觉我跟“中国人”有渊源而无比疼痛;也许对于我而言,这世上没有任何东西比生命更加珍贵吧,所以,我很在乎。

零八宪章》是以自由、人权、平等、共和、民主与宪政为基本理念,我在这里不打算针对《零八宪章》发表看法,但我却联想到我们大马的BERSIH 2.0,因为它俩不但理念接近,而且两者都因当权者过度打压而间接提升国际相关人权组织对于它们的认可度;这边刘晓波被收监,那边挪威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却给他颁发和平奖,怎不把中国给气坏呢?
刘晓波的妻子刘霞在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摄影展,以洋娃娃为题材,反映中国人民生活在痛苦的环境中。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
取自维基百科的简介:莫言,生于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谟业,生于中国山东省高密市,中国大陆作家,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2012年10月11日,莫言因为其“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为首位获得该奖的中国籍作家。

就在莫言获得这殊荣后,网名热烈讨论了几个课题,我这里就提三个比较多人讨论的;第一,如果莫言的《蛙》被中国政府誉为近代矛盾文学的代表作之一,而这次莫言也是因为《哇》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那么针对当年高行健当年获奖一事,中国作家协会曾理直气壮质疑挪威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的公信力,现在看来是不是一种‘自打嘴巴’的矛盾呢?第二,外国记者更借这次莫言获奖而质疑中国政府,为何这次莫言获奖与之前刘晓波获奖对诺贝尔奖委员会所持有的态度有天壤之别的落差?

我个人觉得比较有意思的政治评论还不是以上两个课题,而是关于这次文学奖得主的人选,其实除了莫言之外,还有来自日本的村上春树也是这次的热门人选;刚好这次颁奖遇上最近比较热的“钓鱼岛主权”课题,所以有些“网上政治学家”把它看成是国际对“钓鱼岛主权”的倾向;不过,也有很多人都把它看成有关当局用来舒缓中国两年前因刘晓波一事的“被干政”的情绪。然而,不管是因为钓鱼岛或刘晓波,这次莫言获奖给不少中国人收到的信息是“中国是第一大国”。不过,如果这次是村上春树获奖的话,我们又可以看见什么有趣的政治局面呢?写到这,我倒是觉得幸好还有中国的一批文人学者提出比较单纯且值得我们思考的论点,他们都希望这次的获奖不要步上中国电影的后尘,就只拍给外国人、外 国电影颁奖评委看,中国的作家还是必须在自己的文字里保持着自己原有的精神价值。
莫言
诺贝尔和平奖如果颁给某国家的人物,直观是肯定该人物对团结、友好与和平的贡献,不过反过来看就是对该人物的国家的执政政府的“反肯定”,所以多年来诺贝尔和平奖的颁发会带来一些矛盾或冲击也是预料之内的,尤其颁给“中国人”时,中国政府自然会“坚决反对”。在这次的资料搜索过程中,我发现文学奖的地位也不低于和平奖,毕竟文字的力量从古至今都不容忽视,往往用文字揭露丑陋一面的效果还高于声音的传达。从高行健到莫言,我看到的是中国虽贵为强国,它也是在意外界给予的肯定,但我们也不能否认的就是因为它强大,所以它不得不在意外界给予的肯定或“反肯定”。类似的状况也在很多国家发生,就如常喊“马来西亚能!”的我国政府,比如大学地位晋升世界一百内时就大事庆祝,落在 后头是就质疑该评分组织的权威性;还有连盲人出街时都能感觉到抢匪处处时,我国政府还对着双眼明亮的我们说罪案指数在降低……

我没真正花时间去研究政治,但是当我把强国间的关系放小来看成工作上的部门之间的关系,我发现很多时候没必要去分清究竟是互惠互利还是互相利用,一些事情的发生就有导致它发生的千万种理由。每年颁发诺贝尔奖,只要和平奖或文学奖有涉及强国的人物,就会被热烈讨论,当中也包括2009年和平奖得主,美国第一黑人总统奥巴马。对于诺贝尔各奖项颁发后的余波,身为非政治人物的我觉得与其花时间去批评诺贝尔奖委员会或得主,不如用那时间来了解每个得主背后的故事,去了解、学习(、分类?)。

对于中国当今的地位,要说“中国是一个强国”,只要没有比较的成份,我觉得连美国都不会摇头否认;就是因为中国强、耀眼,所以中国政府在中国国内或在国外的某些课题上的的表态、举止都会成为各强国(包括“我也算是大哥”的印度)与国际媒体的关注。我不敢说自己很了解政治,但单从诺贝尔和平奖一事来看,中国越是强大的当儿,人权的问题也会像粒雪球被越滚越大,越会成为各界关注点。所以,在另一个十年里,若有丹增嘉措第二或刘晓波第二的出现也不足为奇,到时我们可以再一起讨论谁说谁是又不是中国人!

后记:如果你们把这篇文字读完,不用我多注明,我以上提及的四名诺贝尔奖得主的归类,你们应该早有头绪了吧?

Thursday, October 11, 2012

坐轮椅到海底看珊瑚去

相信,是一种能量。这能量可以支持着、推动着我们去完成我们相信的事,就算过程艰难重重,它还是可以辅助我们跨越体能的限制去朝目标前进。

昨天,我看了朋友在面子书共享的一个视频。视频里有一名女生坐在已被改装的轮椅上,在海底里优雅的漂浮着欣赏美丽的海底世界,我一边注视着她随意浮动的动作,一边欣赏视频里的配乐,顿然感动了起来。

我上网搜了有关这名女生的资料后,知道来自英国的她名叫Sue Austin,从1996年就开始与轮椅为伍。她本来就是潜水的爱好者,有天在她潜水后,突发奇想要把传统的轮椅改装成一个可以潜入海底的“水底轮椅”,用她独特的方式去探索海底世界。

在这“水底轮椅”还是只属于概念的阶段时,她就找了相关的工程师来讨论这个设计构思,但工程师们都推论轮椅在海底里漂浮时会因为水力而旋转,无法平衡,所以都说这‘新颖发明’行不通。然而,她却不因自己的想法和科学理据背道而驰而打退堂鼓;她还是相信自己的想法是可行的;过后,她就秉持着自己的“相信”,并在英国的National Lottery组织的资助下和几名潜水专家的引导下,成功研制了一个在传统轮椅上装置了一对引擎和一对衔接着“脚踏舵”的人造鱼鳍的“水底轮椅”,前者是有助于轮椅的驱动前进,而后者是用来保持轮椅在水中的平衡。

当Sue所发明的“水底轮椅”得到各界的热烈正面回响后,她接受了英国广播公司(BBC)与广播新闻杂志PRI’s The World的采访,我在网上重新听了她在接受后者的访问内容,不难察觉她都以谦卑却不失自信的心态来贯穿与主持人一问一答的交流。当她在回顾这架“水底轮椅”装备设置的过程时,她展现了对自己信念的无比笃定,她虽没怀疑自己的想法,但却会去探讨自己的想法是否还有“更好的可能”,我想这也是她可以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另外,当她分享在水中学习控制这“水底轮椅”时,她的回答仿佛让我看见她比双脚健全的我们更加脚踏实地;在她叙述她可以坐在轮椅上在水中翻转那一刻,她所表露的喜悦并不逊于一名本来双腿残疾的人士重获走动能力时的雀跃。听完整个访谈结束后,我想总结的是,她是一名以很正面心态去面对生活的人,而且生命力也超强。她不但接受了自己的有与没有,而且在有限的生理条件下还给自己创造一个机会,一个去达到,甚至是超越连四肢健全人都可能无法做到的事的机会

在刚过去英国主办的奥林匹克运动会里,我相信大家(包括我自己)就只留意各项运动比赛的成绩而已。我也是因为在搜找关于Sue的资料时才知道,在该运动会与接着的残疾人运动会进行的同时,还有一个名为The London 2012 Cultural Olympiad的文化表演活动也在进行,这涉及一百六十万人参与的文化表演其中一个项目,就是Sue 在泳池底里名为”Creating the Spectacle”的“水底轮椅花式滑翔表演”。Sue 在表演后向大众表示说,这“水底轮椅”的发明给残疾人士奠下很重要的旅程碑,那就是给大众在看到坐在轮椅上的他们时不再只想“他们不能做什么”,而是去想“他们能做什么”;而且她自创的“水底轮椅花式滑翔表演”顿然成为艺术表演的一种,也是她意料之外的事。

寻求别人对于自己的能力给予认同本来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尤其自身的行动上不方便就更增加了得到认可的难度。在这个奇异的过程中,Sue成立了一个名叫FreeWheeling的非盈利组织来给残疾人士在思想和艺术的发展上提供一个表演舞台,同时希望在用这团队名义推动残疾人士的艺术与文化活动时,大众们会更加了解并重视残疾人和残疾人艺术。从这件事来看,Sue用她后天的努力去赋予自己与其他人不一样的能力,在得到认可后,她并没有好大喜功,反而是趁热打铁,希望与自己一样的人可以通过艺术与文化表演来得到大众对他们的重定位,她的努力确实值得我们推崇。

其实,残疾人士可以潜水并不新奇,据知美国就有一个名叫Handicap Scuba Association (HSA)的非盈利组织,专给爱好潜水残疾人士组织训练与活动。从他们的官方网页里的几张活动照片来看,照片里的每个人的笑容都是那么灿烂,那么真。他们由心而生的笑容不但给我感觉到强大的生命力,而且让我了解到体能的缺陷并不是我们拥有或完成梦想的绊脚石。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一句老掉牙的谚语,真正受用的人又有多少?我相信每个人都有梦想,而且有不少梦想是属于人家口中的“妙想天开”。从我本身的经历而言,锁定了目标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相信自己,再相信自己的目标,过后要勇敢去尝试、去实践,唯有真真切切的行动才会让我们知道若要达到自己的梦想会有什么困难,也唯有在追求梦想里的失败才让我们知道自己还欠缺些什么,那样“脚步的前进”才会与“本身条件的优越”同步。


追求梦想的心态很重要!因为心态会左右我们追求梦想的思维与方式,不同的思维与方式可以把我们向梦想推进或拉远。从Sue的身上,我体会到谦卑的自信是追求梦想里的重要心态——我们的外在必须要谦卑,因为谦卑,所以我们可以看见自己的不足;我们的内在必须要相信,因为相信是自信的萌芽养分,所以我们才会对自己的梦想锲而不舍。

梦想,在每个人的心中应该都是一个美丽的国度。文中的Sue喜欢潜水到海底看珊瑚,就算残疾也给自己发明了“水底轮椅”,用属于她的方式去探索自己的梦想国度。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美丽的梦想国度,虽然我们都有所不足,但是我坚信只要我们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梦想、调整好心态,要用我们独特的方式,去属于我们的海底去看自己心目中五彩缤纷的珊瑚并不是遥不可及之事!

以下照片均来自网络。
Sue在泳池里学习如何控制“水底轮椅”
Sue与珊瑚
Sue在水底自由滑翔
Sue在水底仰空翻转
多逍遥自在的Sue
与鱼群共舞
相信自己的Sue

我喜欢短片里Sue呼吸的声音,因为我感觉到她强大的生命力!


Sue在奥林匹克的艺术表演的片段

Saturday, October 6, 2012

入围,对我来说...

写作多年,这次的入围是我的文字创作第一次获得‘非学府’组织的‘肯定’,慢着,是‘肯定’吗?——在从雅加达飞往吉隆坡的航班上,我这么问了我自己,接着我打开了我的笔记本,写了以下感想。

这次的入围,对我来说是一种学习。
打从中学开始,我身边酷爱文字的朋友就不多,在投入社会工作后的同事就更少。然而,因为我常年在海外工作的关系,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我就给自己打造了一个文字创作的小环境——我的部落格来收藏我的心情文字,也与家人朋友们互勉并分享海外、回马时的生活点滴。对于我而言,不管任何创作的创作者多多少少要有一定‘自爽’的心态或精神,去用一般人无法理解的心思和时间记录自己要记录的事,或用创作来实现一些本来只属于概念的艺术;尤其是部落格文字的创作,若不‘自爽’,所谓的创作就将只在一些已预设的框框展开而已。我没进修过任何跟文字或文学有关的科系,不过我对(我的)部落格文字创作的定义是,它必须要在一定的规则(比如最基本的语法)上成立,但部落格文字更需要在原本的规则上成立之后再去衍生,去探讨另一种文体的可能。

我之所以有以上想法也许跟我年前接触了庄若先生参赛花踪文学奖的新诗作品《松鼠》有关,他‘散文式’的写法在评审过程中得到评委们很不一的看法,就在那次过后,我在想,传统的文学创作也有突破的可能,那么部落格文字创作就更应该‘被尝试’去突破。不过,这是有条件的突破,就比如庄若先生,他是新诗写作的高手,我个人觉得他的《松鼠》就如我说的“在新诗文学规则上成立之后再去衍生”出来的作品。自那次思想的冲击后,当我遇见新的文字创作模式时,我都会去从多方面的来源去学习、去了解这模式的精髓;不过当我决定要用这模式去呈现我的想法时,我还会去探索除了我了解的模式之外是否还有更贴切或是更属于自己风格来表达我要呈现的艺术。创作想法,我是有了,但我觉得任何创作都是需要被批评的,而我就是缺少被点评的平台;偶尔重新阅读自己过去的作品时,我都是靠平时多读其他人作品的心得去自我批评,我总觉得这方式不够好。

我在这次部落格祭参加了九个组别,并用近两周的时间去滤选了二十七篇作品参赛,希望借这难得一年一度的机会去让别人用他们的视角来看我的创作,从而寻求被点评的机会。既然参赛了,我当然是希望会入围,但我知道高手如云,所以我的目标是希望可以入围一个组别就够了,而且希望可以是亲子组。入围成绩公布那天早上,当我知道我没入围几个我有参加的组别后是有点失落,但还是一笑而过;不过,下班前时知道自己没入围亲子组,我确实非常低落,也许我很想用这组别的入围来和我爸妈分享吧。那天晚上,我还是去健身房参加跳舞,把入围一事搁一旁;临睡前,我看群组更新得知社会关怀组有入围名单了,所以就点击了公布入围的短片,我记得我在点击‘play’那一刻的心跳很快,听着主席公布前四名都还没有我的部落格时,我已经‘唉’了,但‘唉’还没完,我就看见主席嘴巴稍微嘟了起来念‘树’——我终于入围了,那一刻我有难以言喻的感动。大落大起的心情让我那晚也很难入眠,在雅加达时间约凌晨一点半左右,我还是睡不着,所以启动了手机面子书的应用程序,啊!两性组的入围名单也有了,我心跳再次加速去点击公布入围的短片。当主席在说V领时,我告诉自己,“阿业,你已经有一个入围了,很很好了,这个就要极度平常心看待”;这次我看见主席在念第四个入围名单就再次稍微把嘴嘟了起来念‘树’,很奇怪,我那一刻的很开心是很平静的,接着我的身体突然开始感到疲倦,我在关机后就很快睡着了。第二天,在雅加达堵车的上班路上,我回想这二十四小时里发生的事,我觉得这次的入围所给我的意义其实是,我的文字创作终于找到一个舞台给它去表演,去给人点评,让我不固步自封去继续我的文字创作。对于入围的,我觉得是我的想法,还有我文字里的心态得到筹委们的共鸣,所以评委推荐了我;对于没入围的,我就要继续学习,寻找进步的空间。对于这次的入围与落选,我的感想是部落格的作品创作需要有想法,想法需要呈现方式,前者需要多对身边的人与事涉猎并感受,后者则需要检讨与勇于接受、尝试和创新,那么才会进步,所以这次在不管是入围或否的,我都学习了好多好多。

这次的入围,对我来说是一种分享。
可以入围社会关怀组,对于是一名前学生辅导员的我来说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在遴选参赛的作品时,我整理了不少以社会关怀为主题的文字,但我发现我们生病的社会里实在有太多人不懂珍惜自己的生命了,日愈严重的自杀、谋杀新闻更让我觉得唏嘘,所以我希望可以借用这部落格祭让更多人了解生命的真谛,并好好珍惜,所以我割爱了其它作品,选了三篇都是以“生命”为主题的作品。我对生命无常的感悟是从我婆婆离开我一家人后开始的,过后杨伟光一事更让我无法释怀,让我对生命与死亡有很多疑惑,直到我接触了证严法师的《时间、空间、人与人之间》这本书后,我对生命的态度仿佛有了更全面的认知,学习感恩生命里的得与失。我很注重活在当下,出差的同事们都在抱怨周末很苦闷,没事做,我反而嫌不够时间用,要运动、要学习、要创作文字和有缘人分享等。我不敢说我所写与生命有关的文字蕴藏着什么大道理,但那些文字嵌着我对生命的感受,也是我如何看待我和身边有关生命的人与事的记录,如果你们在那文字里有找到认同感,我希望你们可以把它看成是生命的智慧,在人生里实践。我希望通过分享来让大家更正面看待生命,去用心实践我一直坚信的“日子再苦,只要有生命,一切都还有希望”的美丽。所以,参赛之后,这些有关生命的作品就被筹委们点击,入围后就给更多有缘人点击阅读,这种广泛的分享,其实已经达到我当初写这些文字的目的,得奖与否已经是其次的了。

这次的入围,对我来说是一种回顾。
感情这回事,我并不驾驭得很好,不过由于我天生感性,所以都把自己在爱情里有过的经历化成我部落格里的情绪文字。当初在选择参赛作品时,除了前两篇我毫不犹豫就选的《囍字怎么写》和《第三者的守候》之外,对于第三篇就有点无从下手了,那时我告诉我自己不如从我在‘疗感情伤’阶段所写的文字里选一篇,也算是回顾过去那段感情里的点滴,过后我在近八篇的文字里选了写得最正面的《2011的美丽之爱情篇》。我这个无与伦比的美丽花园,不是因为有去年年初的那件事,今天就不会百花盛开,所以我很感激这次的部落格祭,因为他让我有机会更正面去回顾这些曾经我觉得在三十而立之前最要命的一件事。我想也是因为那件事后的自我检讨,加上我在好友子建与秀琴婚礼上所感受到的幸福,我写下了我超喜欢的《囍字怎么写》。如今入围了,也是把这些过去更公开;有缘人们,如果你们在我的故事里读到你们自己,希望你们继续信仰爱情,别放弃继续爱,对于在前进的人生里活出更好的自己,我相信我们总免不了要回顾过去的经历,这回顾并不是眷念,而是要在我们已经脱离了当时的低潮时,用更正面与积极的心态去回想这些伤痕,因为这些回顾会把我们向更好的前方推一把。

这次的的入围,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我对我父母的感恩。
虽然我没有入围亲子组,但现在回想起在报名之前那选稿的过程里,我反复读了这一年内我给父母写的文字,我发现每一篇文字都是我在海外时写给他们的,边重读的时候边想起在吉打州的他们,我也哽咽了几回。其实这一组是让我最头疼该如何选的,虽然我都尽量吹毛求疵,但是最后我还是选了四篇,除了《离家.守家》在我心中是第一之外,其它三篇都在我心中有一样的重量,我最后以“如果我是我爸爸”的角度而割爱了《爸爸的眼泪》。这滤选的过程让我再次有机会去回想从小到大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就连我今天写作的能力,都是从小父母要大姐每周给我写作文而逐步成就我有这‘说故事’、“把想法化文字”的能力,和过后父母要我教导两名妹妹写作文是而不知不觉中培养我对写作有更‘主动的创作’能力。另外,如果没有他们从小爱用说别人的故事的方式来教导我们要向上、向善与兄弟姐妹们要团结的教诲,我觉得我也无法对身边发生的一切有深入的感受。我要感恩爸爸给我他的感性细胞、妈妈给我她的理性细胞,让我理性的文字有人情味,感性的文字里也有真实的一面。


回想在提交部落格祭的报名时,我觉得我要寻找的是一种肯定,然而在成绩公布后,当我沉淀了入围的喜悦与没入围的低落时,我才恍然大悟我所寻找的、得到的并不是‘肯定’,而是一个可以让我对那期间心情故事做一个“准备向更好的前方开去”的总结。所以呢,我在今早已经上网定了周六与周日从雅加达来回吉隆坡的飞机票了,我要去现场亲身体验更多文友“准备向更好的前方开去”的感觉。最后,我要感恩评审们的付出,给了爱好文字分享的我们有这机缘共聚一堂,以文会友!

Wednesday, October 3, 2012

被困电梯有感

昨天下班后,我如常收拾了背包就前往十七楼搭电梯准备回家。那时我刚好遇上三名领导级的同事,我们等了没多久就看见显示电梯到的绿灯亮了;进去电梯后,我按了G便和他们其中一人聊天,结果还没到五秒,我们都感觉电梯突然停止,电梯内的楼层显示灯就一直显示着16,就连G的灯都灭了,正和我谈天的同事WJ第一个反应过来并说到“X靠,不是停了吧?”

当时的我还挺淡定的,立即按了电梯内的警铃,约十秒后,我们就听见播音器那发出声音,应该是保安,他用印尼语问了我在哪一楼,我回答他后,他说会立刻派人过来‘拯救’我们。等待时,同事WL问我,“不会是你刚才按坏了吧?”,听他这一问,我确实无语,只用了我“不想回答”的眼神看他不到一秒,我就转过身拿出我的手机,我很庆幸这时候还有信号。我Whatsapp告诉要和我一起搭车的同事说我被困在电梯,他起初还有点不信,但他有问我要联络消防局不,呵呵!就在那一刻,我立刻想到我的爸妈,但我知道没必要打电话给他们,以免他们更加担心。过后,我很顺手的启动了面子书的应用程序,立即更新了我的状态,我说不清我为何当时会有这动作反应,现在想起来,我想也许,真的也许如果有不好的事情发生的话……

我们约等了五分钟后还是没看见任何动静,那时我看得出WL开始紧张了,并问我们如果电梯掉下去该怎么站;这时我那名在电梯停止后都很冷静同事LY终于开口了,“如果真的掉下去,我们都会被腾空,而且是从十六楼掉,应该没希望”;很明显,他是在吓唬WL,呵呵!说完,LY就试图用双手把电梯的门往左右两边推开,不过当我们看见稍有缝隙时就听见另一种警铃在响,所以我们也只好停止了。

WL叫我再按警铃,我按后,保安通过播音器说他们‘正在途中’,就在这时候,电梯内的灯也灭了,那一刻我真的觉得‘糟了!’,然而我还是紧接着告诉自己别紧张,不过很幸运的在不到十秒内,灯又亮了。这次我看见WL的脸有明显的发青,WJ还打趣问,“WL,如果真的掉下去怎么办?”,这时WL不加思索就做状抱着WJ说,“WJ啊……”。

过了近十分钟,我们还是等,这次我再按警铃也没人回应了,所以当时的我们除了等,就只能继续等。WJ这时还开始分享他之前在公寓被困电梯的经验,就在这时候我们听见电梯门外有声音——救兵来了,一名技工在铁枝的协助下把门推开了,这时我们才知道原来电梯被卡在十六楼正中间,所以要出去就得从电梯那跳下来。读到这里,我猜你们应该想到谁是第一个逃离的吧?呵呵。我跳下来后,第一个想到的是我的姐姐妹妹们。

过后,我另外搭了另一个电梯下去底楼。当我看见在德士站等我的同事时,我跟他说“我没试过看见你会觉得那么开心,哈哈”。

人生无常,就如证严法师常说的“无常先到,还是明天先到”,在这差不多一千八百秒的时间里,我不但对生命有更深一层的体会,那就是没有什么能比生命更重要,若失去生命,拥有再多名誉与财富都是徒然;还有,这次被困电梯也让我知道我生命最重要的人就是我永远都爱,和永远都爱我的家人。

后记:其实在进电梯的大约五分钟之前,我心情有点低落,因为我知道我没入围我所参加的大马部落格祭的亲子组,这是我最希望入围的一个奖项。然而,也是在昨晚,我知道我参加的社会关怀组和两性组都入围了……回想这一天,不得不说有点戏剧化。在这,我要感恩从电梯里把我救出的技工、给我机会的的大马部落格祭评审们,还有这写作路上支持我的家人与朋友们。

Tuesday, October 2, 2012

我跳舞时好快活

在这让自己和运动画上等号的一年内,我除了喜欢上瑜伽,也喜欢上跳舞。我还记得当初我去参加健身房的的Les Mills的跳舞课程时,我还写了《我(不是)一个人跳舞》来述说我与跳舞的渊源并介绍几个舞蹈的课程。我是在学瑜伽两个月后才开始参加舞蹈课,当时主要是想让自己的运动更多样化。如今,不知不觉都一年了,我也经历了Body Jam与Sh’Bam好几个release,从当初和Crystal两人一起去跳舞,直到现在我一个人,我还是那么享受跳舞。

如何真正享受跳舞的过程呢?答案其实很简单——够放!要怎样才能‘够放’呢?

学习跳舞,其实跟我们看一般武功的影片说的道理一样:学习时你要记得全部招式,派上用场时就得把这些招式全忘记。这是我每次学新的舞步时的法则,不管是Body Jam或Sh’Bam,在一首歌的前部分的舞步都是比较慢的,主要给我们记得舞步,过后,在约一分钟后才把全部舞步结合起来;所以,我每次在每首歌的前段,都用三二一或一二三等拍数来记得舞步,而且这些舞步都挺“平均”的,那就是我在左边摇几下,也代表我也会在右边摇几下,所以,稍放心思,Body Jam与Sh’Bam的舞步都不难记,至少比Street Jazz简单多了。

我发现不少朋友不愿意去参加跳舞课都是说自己的‘骨头硬’,跳舞不好看;或者说太多人,不好意思;甚至是说这是女生的运动(尤其是Sh’Bam)。然而,每个人的爱好不一样,所以强求不来。不过,对于我而言,从以前我庞大的躯体至现在我稍微瘦下来的身形,我都觉得:跳舞时看导师和自己都来不及了,还会有时间看别人吗?呵呵,所以啊,有兴趣尝试的朋友们,别害羞哦!我还记得上次因为导师代课的关系,我有机会参加了Zumba的跳舞班,呵呵,这舞蹈啊,对于我这种体型和没有跳舞底子的人来说,如果有心要学,还真的顾不了别人怎么看自己了,因为就是要尽力的摇啊、摆啊,哈哈!

所以呢,我总是这么觉得,跳舞时只要配合舞曲去学习舞步的设计,把这些舞步融入自己当时须有的动作(就比如我们吃饭时,应该不会多加思索才张开嘴巴吧,呵呵!这个关联可能有点怪,但就是这感觉。),而且别介意别人的眼光,我们就会达到‘够放’的境界了。就拿这一次我特别喜欢的Sh’Bam Release #9来说,因为Sh’Bam本身的舞步都比较简单,重复性多,加上这次的舞曲很轻松又很合我的口味,所以我跳起舞来时都特别投入,其中几首舞曲,比如Starships与There she goes我还合上眼睛,耳朵只听着那强劲的音乐,让自己的身体跟着音乐摆动,那时候的我不但把舞步都‘忘了’,就连我自己我都‘忘了’,只用音乐与心灵去跳舞,而就因这样我在舞蹈课时往往都会找到很奇妙的存在感。我确实不懂如何定义这‘存在感’,不过我知道当下的我确实很快活。

我在健身房参加的运动课程,属于静态的有瑜伽、Pilates、Body Balance等,属于动态的就肯定有这Body Jam与Sh’Bam;对于我而言,不管静态或动态的运动都与我心灵与身体的保养有莫大的关联。如果你问我,我比较喜欢瑜伽还是跳舞,我将告诉你我两个都喜欢,而且我会继续去并行这两种运动,让我更‘全面’去体会我自己的心与身。

至于我会不会和瑜伽一样,到某个时候把我快活的‘舞姿’记录下来和大家分享呢?呵呵,某俗语说得好“鸿业都可以瘦下来”,那么还有什么做不到的呢?哈哈哈哈哈……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